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寫給政治學系大一新生的一封信

學弟學妹你們好:


首先恭賀各位脫離了漫長的考試,開始步入學習的最後階段成為一個大學生。無論你們當初選擇政治系的意願是因為志趣,抑或是純粹是為轉到法律系的學習規劃,相信各位定必對你們未來的大學生活有著非常大的期待。

  
在這裡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東吳政治系的一些心得。

首先,我並非從一開始就選擇就讀東吳政治系,我原先是在別的大學就讀經濟系,但在某次選課中,選上了經濟系系上所開的政治學課,我在這門課中發現了我對政治學的興趣,於是我從那時候便開始不斷去旁聽和加選政治系的課,最終我決定放棄已經唸了兩年的經濟系,轉到東吳的政治系。東吳的政治系並沒有像其他學校一樣將所學的內容分成一般組跟行政組或國際關係組,這一方面讓學生在選修上有更大的空間,但另一方面學生在實務上的專業訓練卻相對的被削弱。尤其是我轉系後發現了一個事實:課程與課程之間並沒有太多的關連性。我由於轉學的關係需要重修許多的科目,但是我發現即便我沒有任何的政治學基礎,我還是可以選到大一、大二甚至大三的課。這並非單純因為在政治系的課程規劃中並沒有檔修這一限制所致,而是因為政治系的知識本身根本不需要如同其他學科一樣累積一定程度的基礎的知識,才能繼續修讀。這個問題意味著我們在這激烈競爭的社會下,政治系的專業可被任何非本系且沒有相關知識的人所取替。
  
雖然我們在政治系學到許多的理論,但事實上在這個全球化下的資訊時代,政治系許多理論已經慢慢變得不適用於現今社會之上了。比如說政治學最常談到的權力,在現今全球化的環境下,世界就如同一個若大的市場,國與國資金的流動使得國家的權力受到削弱。因此,權力的主體已不再單只是集中在國家手中,國家的功能慢慢只剩下在全球體系的互動中,代表投資者、國內企業等的利益的作用。權力的主體慢慢過渡並散佈在網絡之中,擴散到社會各階級,並形塑出社會的面貌。因此,全球化所造成的權力主體變動,使我們在政治學學到的分析架構無法產生效用,但是除了這些分析架構以外,我們政治系的學生所擁有的專業似乎也所剩無幾了。


所以,基於我們的專業的可取替性與不適用性,我們更需要去訓練自己去分析政治現象的成因為為何,而不是全盤接受理論的解釋,這樣我們才不會讀了馬克思像馬克思,讀了韋伯像韋伯。我想這是我們唯一能顯示出自己專業的獨特性的方法,也是在全球化下的資訊時代重新的認識政治為何的方法。

政治系學生
霍日朗敬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