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日 星期六

寫給系主任的第三封信:置身資訊時代的網絡社會中,政治學仍是必要的?

系主任您好:
記得當初大一的每堂課中,幾乎每位老師都會問全班:「你覺得政治是什麼?」此時每位學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答案。而當初的我對於政治的意義仍抱持著疑惑,因此在每堂的政治系課程中希望能透過老師的講授或是書中的學說來揭開政治神秘的面紗,而在經過政治系幾年下來不同的課程到了現在我大三我想我對於政治有稍稍粗淺的理解。對於此時有人再問我:「你覺得政治是什麼?」我想我會提出美國學者D. Easton提出的「政治乃是社會價值的權威分配」以及韋伯所說的「政治是追求權力的分享、追求對權力的分配有所影響—不論是在國家之間、或是在同一個國家內的各團體之間」

這兩項定義對於理解政治來說相當的簡單易懂,因為在政治學中種種學說或概念皆離不開分配以及權力,而政治學提及擁有權力的主體往往是指國家以及某些組織,而政治學就開始圍繞著權力以及國家等等展開一連串的論述,講述著國家是如何組成、如何施展權力以及國家底下的人民是如何的生活著。起初接觸到這些時總覺得自己好像對國家這巨大的機器有深刻的理解,對於社會上種種的行為能透過每個政治學中理論加以解釋以及理解。此後的我就開始戴上政治學的眼鏡觀看著這個社會,並且以韋伯和D. Easton的學說開始自以為是的解釋各個政治現象。

然而在觀看Manuel Castells的《資訊時代:經濟,社會與文化》第一卷以及第二卷後,我感覺到Manuel Castells好像用力的往我臉上揍了一拳,將我那自以為是的政治學眼鏡給粉碎了,提醒著我該以不同的角度重新觀看以及檢視全新的資訊時代。從給主任的第二封信時已經提過Manuel Castells所論述的網絡社會是如何的震撼了我的視野,然而在閱讀第二卷之後更讓我感到震撼的是Manuel Castells提到權力在某個程度上不再集中於制度(國家)、組織(資本主義公司)、或象徵的控制者(法人媒體、教會)。它擴散在財富、權力、資訊與意象的全球網絡中,在不同的幾何形勢與去物質化的地理系統中傳輸與變形。然而,它卻未消失。權力仍舊統治社會,仍舊塑造以及配我們。

Manuel Castells對於權力的這項論述使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傳統政治學中的種種學說理論是否仍舊有解釋力,因為傳統政治學中的權力主體是圍繞著國家發展,然而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下權力不再完全掌握在國家手中,而是擴散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在全球化中權力不再是我們以往所認知的,對於權力主體的巨大變動我們不該依舊照著傳統政治學的角度去分析,如果仍舊以舊有思維去觀看全然不同的世界必定會與現實嚴重脫節。因此想請教系主任的問題是傳統政治學所教授的理論是以權力集中於國家開始發展,這項重要的前提似乎在資訊時代的網絡社會中是不存在的,但我想系主任與我一樣不會輕易承認政治學在資訊時代的網絡社會是不需要存在的,那麼我們該如何透過政治學幫助我們理解現在的社會?政治學究竟如何回應與解釋資訊時代的網絡社會所建構的全新面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