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7日 星期日
本系課程檢視:總評
網絡社會中,政治教育應該長甚麼樣子?
韋伯認為,政治發生在終極世界觀的衝突之中,而在各種世界觀之間,最終只有選擇可言,亦即政治離不開善惡的沙場,該場域提供戰士們為該選擇而奮戰,戰爭倖存者得以其好惡煽動他人,並試圖在國家發揮其影響力。
然而,全球化時代開展後,價值沙場的條件已然變更。Bauman和Castell的經驗研究指出,在全球化之中,國家的地位式微、平行社會距離拉大、認同形式變遷、政治形態改變以及民主產生危機,這些數位資訊所建構的網絡社會已然形成,國家、主權和認同等概念亦產生了不同的意義,在此嶄新的環境條件下,政治的衝突戰場是否仍然存在?政治學應如何可能?
首先針對第一個問題—政治的衝突戰場是否仍然存在?筆者的回答是難以可能,或者說戰場的條件已變更太多,讓人難以辨認,Bauman和Castell都用豐富的經驗事例試著證明,公共的連結已斷裂,人民生活在地方裡,然而社會的功能與權力卻是在流動空間裡組織,「由於經驗關聯於地方,因而抽離了權力,且意義逐漸與知識分離,結果是兩種空間邏輯之間的結構性精神分離,構成破壞社會溝通渠道的威脅」,而平行的時空將造成價值的衝突難以交會,更無法形成政治的衝突戰場。
其次,政治學應如何可能?其實若連結至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政治的衝突戰場已難以可能,沒有價值衝突,何來選擇?缺乏公共,何有眾人之事?當政治都已不付存在,那麼政治學其實更無可能。面對如此困境,身為政治系學生的我們究竟能在這個環境中成就甚麼?其實是很難回答的。
經過了四年的政治學教育,東吳政治系所展示的政治學其實已向我們呈現了何謂「缺乏現實感的政治」,基礎課程以「國家、主權」的起手式開展政治學教育、比較政治所教授的方式未能與一地生活價值的追求產生連結、公共行政亦缺乏具有「公共」問題、國際政治則仍以「主權」為脈絡檢視國際社會,這些錯誤的政治學世界觀建構,既無法培育政治系學生能夠因應全球化網絡社會的能力,更無法對政治、政治學有所貢獻。
面對這項困境,筆者試圖在「政治如何可能」的前提下,提出政治教育應可能呈現的樣貌,因為政治要先成為可能,政治才有教育的意義。筆者認為政治學若要能夠生存下去,就必須先創造價值爭辯的空間,而這應該便是政治系所要面臨的首要問題,若要能夠適切的讓學生知悉政治在當代網絡社會的處境,就要展示出政治已難以可能的困境,讓系所學生能夠建立實然的洞察,對政治條件的變遷有所感,而這項任務要能夠落實就必須建立在對現有生活方式的體察上。故筆者建議,為培養政治系學生的切世政治觀,必須開設「實然政治」學群,透過展示在地的政治、與生活方式有關的唯物觀點、以及田野調查的親身體察,讓政治系學生能對現實比其他系所有更精確的洞察力,也才能使政治系學生在後續的價值討論上能夠貼近真實。
其次,除了對實然政治的理解之外,政治教育也應訓練學生培養善惡對錯的「應然」價值觀,因為有應然價值觀的建立,才能讓政治系學生有在生活實踐行動的標的。對此,筆者建議政治系應開設「應然政治」學群,透過政治思想史等典籍的薰陶,讓政治系學生能對實然現實保有距離,進而能夠思考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與他人之間的座標,和價值應放置的位置,建立起自我的世界觀,便檢視該世界觀與真實世界的距離。
最後,在瞭解了實然與應然面後,最能鍛練政治系學生肌肉、並使政治系學生真的能夠對政治有所貢獻的最後一個目標,應該是要能夠讓政治系學生「創造政治」,把應然轉為實然,將自己的世界觀嘗試落實於現有生活方式當中。而該項學群的訓練方式,應是透過總結性課程的內容設計,培訓學生觀察一個現有的生活模式、並對該生活模式提出質疑,最後更要能夠嘗試落實其所認為的應然價值,試圖將之施行於真實社會中。透過此一訓練,不僅可以驗證該學生對於真實的考察是否正確,亦能夠使學生不斷檢證自己的價值觀何以形成、如何可能,更能夠為政治在網絡社會的困境中提供更多可能。
“Politics is a strong and slow boring of hard boards. It takes both passion and perspective. Certainly all historical experience confirms the truth --that man would not have attained the possible unless time and again he had reached out for the impossible.” 韋伯在政治作為一項志業的末文提到政治便是再接再厲的追求這世界上不可能的事,而當網絡社會中政治已難以可能,政治教育又該追求什麼?筆者透過檢視系上課程,以及提供修改建議,試圖證明政治其實面對的本就是艱難的困境,而身為政治系的學生應培養的能力,應就是在這艱困的環境中仍有所追求,以實然、應然、創造政治的訓練,培育政治系學生在網絡社會中創造出自己的價值及定位。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許同學您好:
回覆刪除那您覺得政治學系四年應該提供何種訓練,才能培育出具有「創造政治」能力的學生呢?
什麼是政治秩序中應然,什麼又是實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