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8日 星期日

寫給系主任的一封信:在全球化年代讀韋伯『政治作為一項志業』之心得分享


系主任您好:

    依稀記得正式初為政治系學生的第一周,那幾句對於何謂政治朗朗上口的名詞解釋,不忘是「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政治是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甚至還有「生活就是政治」........等等五花八門的製式定義與解釋。然而,在接受了三年政治系的洗禮後,卻仍對於「什麼是政治?」這個問題感到無所適從及在邁入第四年的洗禮之際,藉由教育與政治一課讀完韋伯『政治作為一項志業』的提醒後,發覺,政治系學科的教養似乎忘了教導我們如何去認清「自身」與政治的關係,而僅是不斷地宣揚於學生政治與眾生之事的關係。

    這似乎有些本末導致,就好比根據韋柏對於政治的界定是追求權力的分享、追求對權力的分配有所影響的一份子。然而,在面臨當今社會一聽到政治就為恐避之不及的「反政治」、「反權力」的事實環境中,政治學系的教養無視這些關於政治的弊病,卻彷彿仍教育政治系學生要「去政治式的」成為政治人置身於政治中?再舉一個例子,在全球化下,傳統的民族國家已經不可抵擋地、漸漸地整合成一種新型態的區域國家,在此全球圖景的區域國家中,傳統的國家疆界被泯除、法律體系也試圖進行整合,對於這樣子突變的國家,政治學看待國家的組成卻依舊停留在傳統時期,是不是也是一種使得政治學脫離我們現代政治生活、使我們認識完了「政治學」一學科後仍然對於何謂政治感到無所適從的原因?

    綜上所述的我們要如何面對政治之所在?如何投入政治生活?投入政治生活就像操控著一具具有強大又不可測力量的魔神魁儡,如果不具備韋伯所認為的三項基本特質:熱情、責任感、判斷力。那麼,無法整合心智倫理與責任倫理的政治系學生是否終將反而成為魔神的魁儡?因為對於政治的認識總是對外性的、看不清投入政治生活所須承載和負荷的責任以及將會置身的政治生活會是什麼?因此,在這邊想向系主任請益的第一項疑問是:「您認為政治系給我們的教育與土壤真的足以使我們養成為具備完好能力的政治人嗎?

    第二點想向系主任請益的是,您所希望帶領的政治系一個是培養出「以政治作為志業」還是「以政治作為職業」的教育殿堂?個人認為不論是選擇將政治作為志業或職業,其兩者間沒有所謂的優劣(又或者學生沒有意識去選擇,因而能透過四年的政治系陶養被養成為其中的一種)。然而,由於終極目標不同:政治領袖是要做到對自己負責任 ; 而行政官吏則是對倫理紀律、上級負責等等。

    那麼,除了認識自身與政治之關係的重要核心外,適合以政治作為志業和以政治作為職業的學生,在大學四年裡所需要的必修課程是不是應當有不同的課程設計,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探詢信念與價值對於政治行動的意義?



以上,謝謝您撥冗閱讀。
敬祝平安順心

                                                                                                                                                學生 吳囿萱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