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5日 星期日

真實虛擬的文化 電子溝通的整合、受眾的終結與互動式網絡的出現

《資訊時代:經濟、社會與文化》第一卷 < 網絡社會之崛起 > 第五章 真實虛擬的文化:電子溝通的整合、受眾的終結與互動式網絡的出現。

前言:多媒體系統與電腦網絡系統逐漸融合的社會面向,以及此種融合對溝通過程及文化表現造成的衝擊。通過新溝通系統的強大影響力,社會利益、政府政策與商業策略的中介,一種真實虛擬的文化正在成型。從電視引發溝通的爆炸到互聯網成為信息時代普遍的互動式電腦溝通媒介(從單向溝通到互動式溝通)

在網絡時代,社會—文化模式的特征:

  1. 廣泛存在的社會與文化差異導致使用者與受眾者之間的隔閡
  2. 使用者之間逐漸出現了社會分層化的現象
  3. 所有類型的信息要在一個互動性與選擇性的系統中傳遞。(所有信息都整合在一種共識模式之中)
  4. 多媒體在其領域中以各式各樣的方式體現出多種多樣的文化
媒介與溝通
媒體即信息信息即媒介再轉變為信息即信息」過程

媒介即信息:媒介形態是訊息中的信息,媒介本身的存在改變了人類認知世界、感受世界和以行為影響世界的方式,而媒介傳遞的內容信息與媒介本身對人類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相比是次要的。
信息即媒介:由於媒體的多樣性,以及有可能鎖定特殊觀眾群,可以說在新媒體系統里,信息的特性會塑造媒介的特質。(媒介的信息正在為不同的信息塑造不同的媒介。)
信息即信息:由於在新系統中的存在潛在的內容多樣性,任何集團只要財源充足就可以獲得多媒體科技。

新電子媒介的互動模式及作用
【作者提問】
互聯網會促進新興社群、虛擬社群的發展,還是會導致個人孤立,使得個人與社會分離,並且最終與他們的“現實”世界分開?
線上建立的社群可以成為虛擬社群的成員,發展成為實際的會面、友善的宴會,以及實質的支持,就像是他自己的經驗一樣。虛擬社群不見得一定會和“實質社群”相對立,兩者乃是社群的不同形式,具有特殊的法則和動態,和其他形式的社群互動。(p.443
【作用】
互聯網廣泛的連接性:廣泛使用導致了更多的社會紐帶,它有助於將成千上百弱紐帶的擴張和強度,為住在技術先進世界里的人創造了社會互動的基本層次。
互聯網用途的多樣性:政治、經濟及文化方面的運用多樣。
互聯網系統轉變人類生活的基本向度:時間與空間的消除。

什麼是網絡社會?
網絡社會是由互聯網構成一個虛擬社群,社群提供新的脈絡可以讓人在互聯網年代思索人類認同。將社會交往分為弱紐帶和強紐帶,互聯網有助於將成千上百的弱紐帶聚集在一起,促使具有不同社會特征的人群相互連接,創造社會互動的基本層次。

問題與討論

  1. 怎麼看實名制、資訊自由流通與隱私權的關係?
  2. 在多媒體環境中看似內容選擇多樣化,但實際內容的決定權掌握在政府手中,在這種情況下還有自由可言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