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8日 星期日

寫給系主任的一封信:在全球化年代讀韋伯『政治作為一項志業』之心得分享

系主任您好!
在讀韋伯『政治作為一項志業』后,想與您討論幾個問題。

作为对人之生命的一种建构方式,作为人之生活的一种创造方式,在全球化的视野中重新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的生存境况及其时代特征,并进而理解人和社会、人和世界的关系以及采取相应对策是当代政治教育的使命。政治教育需要担负起面向全球和植根本土的双重抗争,进而在这种抗争中谱写当代政治教育的“现代性”话语。因此,在全球化视野中談論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在讀韋伯『政治作為一項志業』時,想起曾經看到Amy Gutmann在『democratic education』里提到了關於社會再複製和有意識的社會複製的問題。其中社會再複製指教育只是將社會階級鞏固重複,而下一代無法逃離上一代所處身的階級;而有意識的社會複製則是,培養社會成員有能力參與和創造彼此共享的社會,而政治參與的能力和參與政治正是與此密切相關。
因此我認為的政治教育應是培養一種政治素養為主的行為,以進行有意識的社會複製。而現如今的教育方式似乎更偏向於對政治的灌輸,從培養有能力去回應將來一些社會問題的人的角度出發,好像看起來也有些力不從心。

韋伯在書中提到關於「行動與未來是否對應?」問題,並且在之後的結論當中說「政治行動的最終結果往往和原先的意圖處在一種完全不配當的關係中。」看到這裡會有些難過,當我們在得知行動與未來並不(很難)對應時,要怎樣站在一個高度去做出選擇?我們身處在一個全球化的年代,在面對政治教育時,除了要讓學生了解各類政治知識、制度事實以外,是否有引導學生明天當最終結果與原先意圖處在一個完全不配當的關係中時,要如何以作為志業的態度去面對政治;如何保持對政治的高度熱情並且具有理性的判斷力以及相對應的責任感?

而鮑曼在描繪全球化時,提到擁有「全球流動權」才能被提升到階層化分的首位。而現如今的授課方式會帶給同學什麼樣的知識儲備去獲取所謂的「全球流動權」。在全球化年代追求培養能把政治作為志業的政治家是否與追求培養獲得「全球流動權」的政治家有所衝突?

以上是對于韋伯『政治作為一項志業』的一些想法。很高興可以與您分享!
學生曹瑞珂 敬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