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您好,
我是目前就讀政治系將滿四年的學生許芷敏。
每到了四五月,本系皆會舉辦高中生徵試,並要求來面試的學生們談談他們所認識的政治,再以其應答確認該學生是否適合就讀政治系,故筆者推知,本系必定有判斷學生是否能夠正確認識政治的判准,並確信入選本系的學生得以在四年的訓練後,能夠知悉如何正確的認識政治。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經過了本系政治學四年的訓練,筆者卻發現過去在系上所學與如今生活所面對的真實早已有了相當程度的違和,此難奈的情境不免讓人懷疑,究竟是真實世界的政治改變了?亦或是系上所引領的政治教育早已與現實社會脫節?為使主任了解該困境,此信借助Manuel
Castells 在《資訊時代:經濟、社會與文化》一書中對當代網絡社會的考察,進而分述近四年來筆者在政治系上的學習是如何「錯誤」地認識政治。
首先,本系以「民主」為討論重點的課程甚多,有些課甚至跳過「何謂民主」的討論,直接以民主為基本架構探討選舉的操作及價值的追求,然而在當今的網絡社會時代中,民主是否仍是可能?當網絡以其彈性特質逐漸改變人的勞動方式,越來越多人在家即可獨立作業,而無需面對人群,更難以進行價值交流,逐漸地,公共也將在其生活模式中淡化,於此情況下,民主進行所需的條件將逐漸消失,而探討民主也就變得如同緬懷我們未能到達的烏托邦。
其次,本系探討「國家」的方式多以「主權」為討論重點,然而,「主權」的意義在當代網絡社會中是否還有其不可抹滅的至高價值?觀察當今的國際政治,真正能施展如利維坦般的主權之國家實質上微乎其微,在網絡社會中,資本、勞動力、技術流動的頻繁交流互動,促使全球形成密切的互賴關係,而地域、國界則逐漸在全球市場中模糊化,國家如同全球市場的服侍者,負責維持某一特定地域的資本市場秩序,如此情況下,本系若繼續以「至高無上」的主權為視角討論國家,便可能落入虛無縹緲的困境中。
最後,在信息時代中,本系確實加入了【新媒介與政治】的課程,試圖將政治與網絡社會接軌。然而,在課程設計上,媒體是以「工具」之姿加入政治的討論,亦即探討媒體如何作為政黨、選戰及社會運動的工具,卻缺少觀察媒體網絡在此時代中所形塑的嶄新生活條件,未能解釋當代政治架構在以電子為基礎的媒體語言上,對政治過程、政治行動者與政治制度的特性、組織和目標的深刻影響。
綜上所述,筆者深刻察覺到東吳政治系在培養學生認識政治的不合時宜,而錯置的認知、分裂的體察將嚴重影響學生在走出教室、面對真實世界人群後的自處能力,更可能影響學生未來的職涯發展。筆者相信主任亦明白此項困境將是本系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故於此試問,主任是否能提出在資訊時代的網絡社會,政治系的學生究竟該如何正確地認識政治呢?
學生 許芷敏 敬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