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系主任的第二封信:在資訊時代的網絡社會如何正確地認識政治?
記得剛接受到政治學時對於書中的種種理論感到佩服,對於這些理論的提出者很崇拜,這些理論多少的解釋了一些我不了解的社會現狀或是文化價值等等,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大一下陳俊宏老師透過羅爾斯的正義論改變我評斷問題的角度,但是在這學期的選修教育與政治中研讀不少關於全球化的書籍,不禁讓我想請教系主任對於這些我們一直信仰的價值是否依舊適合現在的社會,又或者我們應該從什麼樣的角度重新的來認識政治並且淘汰不合時宜的價值?
在閱讀過Manuel castells 所著的網絡社會之崛起第一卷後,對於書內許多關於時間的概念以及流動空間的概念感到既陌生又熟悉,對於書中提到有關科技的進步使得距離不再是我們所認知的那樣,距離已經是一件可以輕易更動的要素,而距離的可變動性使得空間也開始有了不同的定義,空間對於每個人皆有不同的意義存在,而書中對於空間與時間的相關論述讓我感到相當的陌生,對於這些全球化以及資訊時代的影響我們總認為是好的以及進步的,需要讓人擔憂的頂多是資訊爆炸的時代對於資訊的可信度以及隱私等等的影響,對於我來說沒想過全球化會嚴重的影響著我們所熟悉的社會。書中提到網絡建構了我們社會的新社會形態,而網絡化邏輯的擴散,實質地改變了生產、權力與文化過程的操作和結果。網絡社會使得生產者的角色在整個生產體系中變得更加孤立,因為勞工失去了集體認同,在能力、工作條件與其利益和計畫上日益個體化。網絡社會對於生產方面的影響與重新建構看來是一件令人容易理解的事情。然而對於政治權力的改變讓我感到非常的驚訝,總認為資訊時代對於政治價值的傳遞是有利的,並且更加容易塑造一個提供人們討論公共事務的空間,但是書中的種種論述徹底的打臉我以上對於網絡社會美好的想像。
書中提到:因為資訊與溝通主要經由多樣化的綜合性媒體系統流通,政治逐漸在媒體空間演出。領袖權被人格化了,而創造形象就是創造權力。並非所有政治都能化約為媒體效果,或是價值與利益對政治結果不重要。但是不管誰是政治演員,或是他們的曲想為何,都透過與利用媒體而存在於權力遊戲之中位居日漸多樣化的整個媒體系統裡,包括電腦中介的溝通網絡。政治必須架構在以電子為基礎的媒體語言上,這個事實對政治過程、政治行動者與政治制度的特性、組織和目標,都有深刻的影響。
對於此段論述我的疑問在於人們生活在一個五光十色的資訊時代,當人們只在乎這些政治演員的表演合不合胃口,不再專注於價值,那麼我們所信奉的政治價值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政治系是否只要能了解如何在媒體空間表演即可。當然對於我來說政治系絕對不該淪落到這種地步,因此對於如何在資訊時代正確的認識政治我認為應該是要先了解現在資訊時代是如何重新的建構社會形態,一些不合時宜的價值僅能當作一項在實驗室中的思想實驗,現今應該思考如何將價值重新的放入對的位置。最後希望主任能解答對於何種價值是我們應該信奉,或者如何將政治學中的價值在資訊時代中加以應用,不讓政治系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淘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