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6日 星期日

寫給系主任的第二封信:在資訊時代的網絡社會如何正確地認識政治?


系主任你好:

在《教育與政治》一課堂上,讀了Castells談論其對網絡社會的經驗觀察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處境後,想寫此信與系主任請益在身處在資訊時代的網絡社會中的我們,應當如何正確地認識政治?

政治本是在生活場域中進行的活動,在資訊時代的網絡社會下它變成什麼樣子?它改變了哪些?政治的圖像是否已不再貼切教科書中所講述的模樣?才會導致政治系的學生修習完必修課程後仍有政治學離我們很遠的感受、以及以政治學系作為志願的高中生對政治系的期待的結果落差很大的反應。

我想這一切都是緣起於我們沒有清楚的認知到政治學科究竟身處在如何不同以往的時代場域裡,而構成我們生活的網路社會與全球化是相互牽引的因也是果,兩者是難以分開來談的。網路社會和全球化的共通特質是能超越時空的限制、有效地打破國家和地區之間有形和無形壁壘,因依賴於其數位化與網路化技術從而形成一個全球化的資訊空間。在這樣的資訊時代的網路社會裡,由網絡社會所構成的我們所身處全球化時代是一個趨於沒有領土、沒有區域的樣態,一切開始逾越了傳統民族國家的領土邊界的限制,而這樣的空間的型態不僅被改變,更進一步允許人們像在現實生活中,可以像面對面交流那般進行虛擬空間中同步交流的虛擬空間。

進而,全球網絡空間逐步彌平現代民族國家造成的國內領域和對外領域的界線。而政治,當空間不再是也無法成為某一個國家壟斷的私有物,必然會改變生産、經驗、權力與文化的變化,在這樣沒有時空邊界、沒有身份、沒有家庭和階層等社會背景的虛擬社區之下,政治的平台更必然隨之改變。

當政治被多重外力改變時,政治學科有清楚的認知到我們究竟身處在什麼樣的時代場域裡了嗎?
政治的圖景是在全球化和地方化的疊合進程下所共同影響的,因此全球化的國際社會已然不再是眾多民族國家壁壘分明的國際體系,政治的權力場域變成了一種眾多系統整合的複雜體。

上述改變的結果便會導致的教科書中的政治結構整體轉型與重構的新知識形態,應該有其有別於傳統政治學科的問題意識與理論範式。

因此,面對網路社會的新政治生態,我想政治學系正視調整和改變政治學的理論視野與問題意識已經是當務之急了,才能讓政治學系的學生真正貼近何謂的政治的終極答案、以及讓政治學系再次偉大的招生理念。

敬祝順心

學生 吳囿萱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